网站首页 > 文学论文> 文章内容

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

※发布时间:2017-12-21 15:18:54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“穿越”课题既是热点又是“禁区”,却鲜有严肃的学术讨论,越是“穿越”越是现实。蔡齐教授和我编完这一期“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”的专辑,一个意外收获是对根深蒂固的学科纪律的一种。

  《岭南学报》复刊,已经第八辑。这是第一次较集中地刊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。我们是在2015年春开始策划相关专辑的。最初我和系内教现代文学的同事商议,开一个“故事新编与穿越”的会。不久我在港大开会碰到王德威谈起这个设想,我们觉得这个题目必然关涉现当代,也必然与古典有关。“穿越”课题既是热点又是“禁区”,却鲜有严肃的学术讨论。我们想请些行内的专家来,平气地讨论。王教授很感兴趣,答应一定会来。同年秋天,学报主编蔡齐教授把会议题目改为“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:故事新编与理论重建”,话题从现当代创作扩展到理论,时间跨度则涵盖古典和现当代。事实上,后来在会上的论文,的确可分两类,一是研讨现当代创作的“穿越”现象,二是理论研究中的“跨学科”实践。

  研讨创作中的“穿越”现象,势必要关注真正当下、新时代的最新作品。以“架空”一词论文学,从刘禹锡到鲁迅,都有些贬义,但自从以日语汉字“进口”后却成为最时兴的小说类型。王德威教授的论文探讨了几部最新的(很多其他还没来得及阅读的)长篇,不仅显示一贯敏锐的理论视野,而且也表达了对现实的特别关注。同样关注最新文学/文化现象,许子东寻找的样本则是畅销热播的《琅琊榜》。将“穿越架空”和“古为今用”、“故事新编”并列为文学虚构历史的三种方法,从最热门的作品/现象来探索文学生产机制及社会集体无意识,我们会发现越是“穿越”越是现实:既有编剧观众无声共谋的“”情节主题,也有大众百姓对英明“良王”的无意识期待。

  本期学报讨论的另一部引人注意的当代作品是《繁花》。陈晓明教授排列解析小说中60与90两个年代如何互相穿越,历史叙事与鸳蝴笔法怎样交叉并置。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有关《繁花》的论文——而且还不是从方言及书面语角度出发。读陈晓明的细密分析,我们也只能“不响”。陈平原关注晚清画报已经多年,这次他特地结合会议的“穿越”主题,讨论清末民初文字与图像的古今对话。在陈平原那里,数据从来不只是数据。讨论“新闻”与“古事”的关系,讨论“临摹”与“混搭”,“在新知识的渊源和旧图景的更新中,意义如何挪用,功能怎样,以及借古讽今的可能性与合,都值得仔细追究”。讲的是一百年前,也似乎在讲当下。这期学报里也有些论文重新讨论有争议的“老课题”,王文英以“现代性与古典性的交融”,分析郭沫若的历史剧。顾农探讨留学生鲁迅所设计的中国道。程光炜从“战争题材小说的概念”,讨论五六十年代的“三红”等作品。事实上,今天学界关于“五四”、关于八十年代、甚至关于“文学”,争议都不大,最缺乏共识的,就是怎么评价“十七年”。记得洪子诚有过一个既形象而又深刻的提问:十七年文学究竟是遗产?还是负债?程光炜的论文含蓄地告诉我们:既是遗产,也是负债。换个说法,那就是“负资产”。

  在第二类理论越界的实践和探讨中,张丽华一文仔细比较鲁迅、陈寅恪对唐小说的不同看法,既细密梳理了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与胡应麟、盐谷温的学术渊源,也想象建构了陈寅恪与鲁迅的“对话关系”,确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“穿越”。胡迎建的《陈三立与同光体赣派》、张晶的《神理与妙悟》更多讨论古典文学理论(对现代)的影响。汪春泓的论文则从讲到张爱玲,跨学科“越界”更需要学术勇气。

  当然,无论是古典文学研究者“越界”现代,还是现当代学者“穿越”回去,处在两个学科之间的学者似乎总能更加古今逢源,处变不惊。夏晓虹对晚清新评《水浒传》的研究,不仅考察一部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变化,同时也在考察一个文类,甚至一种文化在时代交替之中的价值。我们打破常规刊出陈大康的《近代报刊小说转载编年史》因为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有独特价值的数据整理,而且这项整理工作可以直接引向一些极具当代理论意义的研究:比如特定历史阶段的版权与印刷工业情况,比如俗文学次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;又比如晚清民初中国、东亚甚至城市之间的文学旅行地图与文化转移规律……

  蔡教授和我编完这一期“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”的专辑,发现文学创作中人们瞬间“穿越”先秦或明清较容易,学术研究里古代与现代的学科“越界”更困难。毕竟,像钱锺书、王瑶、夏志清那样兼通古今的学者现在越来越少。我们这个会的一个意外收获,是对根深蒂固的学科纪律的一种。既看到文学/学术穿越的想象力,也目睹了学科/理论越界后的难为情。本来我以为,从事古典文学研究,常在数千年文学大江大河中游泳,偶然跨步到现当代小池塘,应该比较轻松。但实际上学界中人(除海外汉学家外),由古典“穿越”到现当代,却并不很多。反而是现当代领域的学者,近年来纷纷“出走”,或涉足近邻晚清(王德威、陈平原),或“穿越”晚明、国学(赵园、王富仁),更多是“越界”思想史(汪晖、王晓明)或文化(钱理群、许子东等)……究竟是“多大的水里养多大的鱼”?还是“莫道昆明池水浅,观鱼胜过富春江”?

  回到现当代本行,我很关心的倒是在中青年学者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倾向。近年参与“唐弢青年文学研究”的终审会议,听说此现在大学职称评定中颇有影响,使我们备感压力。如今现代文学研究日趋“学问化”,当代文学研究更像文学。但我注意到,近几年几篇最出色的论文,如张炼红《“幽灵”与:从“李慧娘”鬼戏改编戏改实践》,如贺桂梅《1940-1960年代通俗小说的叙事分析》,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研究现当代文学中的传统形式,换言之,就是古典传统如何创造性地与穿越在中国文化与文学之中。在2017年唐弢获论文中,主要的共同特点也是讨论现当代文学中的“形式继承”或者现代作家的传统技法。在我看来,这种研究倾向,与我们这个专辑不谋而合:既研讨现当代文学中的古今穿越,又实践探索文学研究中的学科越界。

  朱立元、胡晓明、陈国球、罗鹏、贺桂梅、王尧、郜元宝、朱志荣、杨扬、彭国忠、古风、刘俊、黄念欣、邝可怡、吴国坤、梁淑雯等教授以及岭南大学中文系老师陈惠英、魏艳、黄淑娴、萧欣浩也参加研讨会并论文。因种种原因学报没有机会刊出他们的论文。但仍然由衷感谢他们的支持。

  延伸相关词:

 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,倒追小伙被当保姆,陆贞传奇演员表,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,莫小棋三级,保拉的诱惑,李慧珍老公,luciano rivarola,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,电视剧当狗爱上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