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在大学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。在研究型大学中,学术是大学生活的一种训练方式,而写作则是学术的主要呈现方式,写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,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。
学术写作,不是工具性写作,不是创意写作,也不是文学性写作。它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,注重缜密性、化、力和学习的能力。
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2019年推出学术写作指导计划,在这个学期组织了学术写作系列,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擅长学术写作的教师,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形成问题意识,如何组织布局,如何分解问题以及如何考虑读者。
2019年4月16日,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哈佛-燕京访问学者段怀清的以“文学论文的几种常见形式”为题。
段怀清,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哈佛-燕京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、近现代文学关系以及比较文学。学术关注为:中国文学中的语言问题; 从晚清到五四;“东渐”与中国知识的转型;中文教文学;清末民初的留动与留学生文学;江浙沪地域文化与晚清以来的都市通俗文学;近现代上海文学等。
段怀清的涉及到文学阅读及文学研究的方式,以及文学论文尤其是现代专业性、学科化文学研究论文的几种常见形式及写作实践,且有意传递这样一种何洁门照艳全集或更多意图,那就是形式本身并不能自足地完成表达和意义建构,也就是说,当代论文写作者在熟悉并使用学术论文的书写形式时,亦需要保持一定的自觉意识和距离感。形式本身并非是不辩自明的或自洽的。
段怀清,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哈佛-燕京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、近现代文学关系以及比较文学。学术关注为:中国文学中的语言问题; 从晚清到五四;“东渐”与中国知识的转型;中文教文学;清末民初的留动与留学生文学;江浙沪地域文化与晚清以来的都市通俗文学;近现代上海文学等。